民间艺术面临危机
2016-11-23

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在几件简单乐器的伴奏下,带着几许苍凉的老腔竟产生出雄浑豪迈、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让人一时恍惚身之所在。很难想象,这是一群完全没有受过乐理训练的农民。


  “那是一种八百里秦川喊冒了烟的豪迈。”评委司马南说。


  “听不懂唱了些什么,但可以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气场。” 


观众说。


  陕西华阴老腔、山西绛州鼓乐、山东阳信哈拉虎……就在多家卫星频道还在纠结于“超女”、“型秀”、“记歌词”等冷饭重炒之际,山东卫视全新娱乐电视节目《中华达人》已经高悬总额100万元的“中国优秀民间文艺专项扶植基金”,打出“中华民间文艺秀”的大旗,把口耳相传了千余年、土得掉渣却又震撼人心的“非遗”文化请进了演播大厅。


搭乘流行文化的快车


  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华阴老腔,鼎盛时期,一个村里几百口人,有十几个戏班,而如今,能演唱老腔皮影戏的不过十余人。在现在的班子里,年龄**的72岁,*年轻的也已年近半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约有12个品种的民间艺术已经彻底绝迹。同样被列入“非遗”名单的羌笛,目前也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临着传承乏人的致命危机。


  当花儿、呼麦、锅庄舞、皮影戏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又一个概念化的名词,当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民间艺术就像**动物一样,每分钟都在消亡,当被电影、电视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许多民间艺术所生存的文化土壤迅速流失,当很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都在担心老祖宗的技艺在自己这一代失传,我们不禁要问:民间艺术怎么了?

在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近日举行的中国首届黄河黄土年俗文化节上,记者看到,参会的大多是鬓发斑白的老人。今年69岁的宋桂英老人,从小就喜欢剪纸,60年过去了,老人的剪纸已闻名全国,经常有远方的客人慕名来到她住的窑洞,参观她各种各样的剪纸。老人有4个儿子,2个女儿,令她不满的是,孩子们都不愿学她的“绝技”


,说这种技艺“没啥前途,生活不了,剪下来也没用。”


  民俗专家李建荣等人对民间艺术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局面非常担忧:“中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但现在它们却在慢慢地消逝,只有很少的人在关注它,保护它。在南京,过去家家户户都会扎花灯,如今只有几十个人在做这种工作;在江苏扬州,工艺厂艺人的工资只有500元,抵不上当地一个保姆;一个雕刻象牙的艺人,目前在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看门……”


  据专家介绍,有一些外国专家已看出中国民间艺术面临的危机,从80年代起,他们就开始从中国农村收购民间艺术品,现在很多民间艺术品已流失国外,如唐代的剪纸在日本,明清的年画在俄罗斯……”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只有购买过该商品的用户才能评论。